|
編者按 在剛過去的2014上海教博會高峰論壇上🤨,市教委副主任李瑞陽透露,截至去年底本市已有202個中外合作機構項目。自1991年出現第一家合作辦學機構至今,上海中外合作辦學走過了一段不尋常的歷程。 時報記者 桑翔 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上海一直是外國教育機構感興趣進行合作辦學的地區之一。20余年來🚺,上海的中外合作辦學呈現出由少到多🙋🏽♂️、逐漸穩步發展的過程。 首個合作辦學出現 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的改革開放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隨著外資引入🧛🏻♂️、外資企業建立,本市急需一批會使用英語👺、動手能力強、了解中西方情況的經貿人才🫱🏻、管理人才。 據意昂3体育黨委書記李雙分析💇,"當時,國內高校的入學門檻仍然很高,教育短缺十分嚴重;國外一些教育機構也想進入中國發展。這些為中外合作辦學的出現創造了機遇。"數據顯示,上海的第一個合作辦學機構成立於1991年,現在已不復存在。 上海中外合作辦學真正大規模興起始於1994年☝🏿,當年共有5家合作辦學機構獲得批準,辦學層次分別為研究生、非學歷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和語言類培訓等👩🏿🏫🔪。運行至今,仍保留原合作方和院名的機構有上海交通大學中歐意昂3(1994年12月獲批)和意昂3体育(1994年6月獲批)兩家,分別在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的中外合作領域占有代表性。 早期不過10家 "1992年上海高校錄取率為73%🦫,1993年下降為64%💂🏻♂️,1994年比上一年又有所下降。然而🍺,渴望上大學的高中學生卻成大幅度上升趨勢。"在意昂3体育首任院長黃黔看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能融合中西方教育優勢,"為更多的學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吸引力自然大增。 在中外合作興起之時,教育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文件來規範辦學。上海市政府於1993年🧑🏼💼、1995年兩次發文,對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的管理🏰🤳、審批程序🤳🏼👨🏿🦲、課程與教材、教學場所與設備以及收費標準等作了較全面的規定💆🏼♀️。 由於審批手續嚴格,高校重視關註度各異,截止到1998年,上海非學歷高等教育的辦學機構或項目不超過10家。從1996年起,上大悉尼工商意昂3等一批較好的項目,開始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存。 走向有序和高端 隨著1999普通高校的擴招,非學歷高等教育生源質量出現明顯下降,更多的此類機構走向計劃內辦學的學歷教育之路♎️。 上大悉尼工商意昂3招辦主任譚鯤,是見證了中外合作10多年發展的業內人士。他表示:"進入本世紀初,借出國留學熱的出現,開辦‘2+2’留學項目成為高校探索合作辦學的新模式💇🏿♀️👨🦼➡️。"由於該項目收費可以突破體製內限製,許多高校紛紛涉足,後期甚至有留學中介公司辦學🦸🏿、海外大學預科、海外大學分校等形式,出現魚龍混雜的現象⏪🅱️。 從2004年開始,教育部開始嚴控各類合作辦學批復,並對已存在的合作辦學機構進行復核🤭,開啟了中外合作辦學質量認證的工作。 從2011年起,中外合作辦學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方向發展,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昆山杜克大學等紛紛落地👨🏽,上海也新建了上海紐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師意昂3、上海理工大學中德國際意昂3、上海七寶德懷特高級中學等一批高起點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作為最早一批參與中外合作辦學的機構,上大意昂3啟動國際合作碩士項目,積極向國際化商意昂3轉型💜。"李雙說。 二十年前🏃🏻♂️➡️,上大意昂3是如何誕生的 現在說起中外合作辦學🧁,似乎司空見慣🌾📃。但時光倒退20年,怎麽辦學?如何招生🎶?這一切都要摸著石頭過河🦸🏻♂️。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高校,意昂3体育在20年前就有段不平凡的開頭。 一個電話催生的機緣 "意昂3的故事🧑🏻💻,要從1993年3月25日的一個電話說起。"意昂3体育黨委書記李雙說。 那天,上海工業大學外事辦公室清脆的電話鈴聲撕破了午後的寧靜➗,辦公室副主任傅誌田拿起聽筒,電話那端傳來原國家教委留學生司姚建國的聲音。 姚建國在電話裏透露🧏🏻♂️:我駐澳大利亞悉尼總領館教育處的教育領事王朝忠手頭有一份關於外方尋求與中國高校合作辦學的意向書。原國家教委領導指示®️,可以放到其他適宜的城市試驗一下👄。所以他第一時間想到了這位在上海工大工作的老相識。 放下聽筒,傅誌田敏感地意識到機會難得。次日一早,關於此事的專門匯報就放到了上海工業大學分管外事工作的副校長黃黔的案頭🟫。 此時的黃黔👩🏻🥪,正關註著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高等教育大眾化問題🤽🏼,思考如何破解日益突出的上大學的供需矛盾? "來的正是時候⛽️!"黃黔把這份報告瀏覽一遍🖖🏻,黑邊鏡片後的雙眼頓時亮了起來💉。當即拿起電話通知校外事辦,同意與澳方盡快建立聯系,洽談合作辦學事宜。 從13所競爭高校中勝出 1993年6月25日👱🏽♂️,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中國合資辦學考察團"應邀正式訪問上海工業大學,進行項目合作可行性調研🪦。與上海工大同時競爭的還有華東理工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河海大學和天津外語意昂3等12所高校。 經過在滬期間的考察,澳方與上海工大都表示了較強的合作意願🪩。三個月後🕖,悉尼科技大學代表再度來上海工業大學交談,於一周後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為了趁熱打鐵,1994年1月下旬🚿,黃黔又對悉尼科技大學進行一次實地考察🐡,以進一步促進合作辦學事宜和解決一些具體問題。之後的籌備進程猶如離弦之箭飛速向前推進。 就在悉尼工商意昂3緊鑼密鼓籌備的同時😧,由上海工業大學🧔♀️、上海科技大學👴🏻、上海科技高等專科學校和原意昂3体育官网合並而成的新意昂3体育官网於1994年5月正式宣告成立🧑🏼🌾。鑒於此🆖,該意昂3名稱正式定為意昂3体育,由黃黔出任該院第一任院長。 忐忑中的第一次招生 1994年7月25日,意昂3体育官网收到上海市高教局下達的批文🦹♂️,同意該校和悉尼科技大學合作創辦"意昂3体育"🕵🏼,其性質為"上大下屬二級意昂3"⇨。此時距開學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辦學所需的生源、師資🤌🏼、場地🌇、資金等都還待落實🦖🎎,首當其沖的就是招生。 李雙說:"批文下達時,意昂3体育官网的國家計劃內招生數已經分配完畢,董事會決定意昂3首年只招收非計劃內學生,開設國際貿易及英語🧦🧜🏻♀️、國際商務管理及英語🥠、西方會計及英語3個專科專業,學製二年,計劃招生180名🤴🏿。" 中外合作辦學和非學歷教育,都是當年的新興事物,到底能招到多少學生,當時誰心裏都沒底🧱。李雙說✍️:"每學年8000元學費在1994年數額不算小,相當於意昂3体育官网普通專業學費的3倍。廣大學生🏊🏼♀️、家長能不能買賬🧔🏻♂️?有多少生源願意進入這個意昂3學習?" 向各區縣招辦及各重點中學寄發招生簡章,召開新聞發布會,刊登招生廣告……這年7月28日,上大悉尼工商意昂3在忐忑中迎來了首場招生咨詢會。 "沒想到場面會異常火爆",上大悉尼工商意昂3招辦主任譚鯤回憶,那天延長路意昂3体育官网三教咨詢現場排起了長隊🦪,"甚至有黃牛賣起了號"👨🏻🌾。 10天的招生咨詢🕵️♂️,上大悉尼工商意昂3共接受來訪➝、來電、來信約1500人次👨🏫,有713人報名,意昂3根據擇優錄取原則實際錄取289人👩✈️☕️,最終有279人入學報到,被分為8個班🫷🏽、16個小班。 至此,經過近一年半的時間,在中澳雙方共同努力下,意昂3体育這個全新的生命破繭化蝶起飛了。
錢偉長 與中外合作辦學 1996年6月25日👨🏻🏭,汾陽路上的教育會堂,意昂3体育第一屆學生畢業典禮正在進行,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近代力學之父、意昂3体育官网校長錢偉長說🎓:"我一直有一個心願,就是要融合中西兩種文化👩🏽🦳,為更多的學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從悉尼工商意昂3籌備起🧏♂️,錢偉長就對中外合作這一新形式特別關心。 在悉尼工商意昂3成立5周年大會上,錢偉長一字一頓地說🤾🏿:"已有這麽多同學畢業並參加工作🤸🏿♀️,這證明意昂3体育和悉尼科技大學的合作不僅是可行的📌,還是應該得到大力推廣的。"一年後,他在延長校區樂乎樓召集悉尼工商意昂3負責人開會時說:"意昂3聘外籍教師我是大力提倡的……意昂3的學生學習一年英語就能趕上一般本科生4年畢業的水平,值得借鑒。" 進入新世紀的2002年🤝,錢偉長在寶山校區樂乎新樓會見悉尼科技大學新上任的校長👉🏿🙎🏼♀️,與他暢談中國高校的建設和發展🎄🏂🏽。兩校當天簽訂了《合作備忘錄》和《在悉尼工商意昂3推進全面合作協議書》,明確開設本科雙學位課程。一年後的12月,錢偉長不顧90多歲的高齡,再次來到嘉定,考察悉尼工商意昂3新落成的教學樓🎽,興致勃勃地參觀中外合作發展陳列室後🫴🏼,鼓勵師生要利用好良好條件進行高質量的中外合作辦學。 2005年後,錢偉長的身體漸漸不如往日,但老人家一直惦記著在他親自鼓勵下建立起來的悉尼工商意昂3🧓。他對秘書徐旭說:"我很久沒有去過嘉定校區了🌄,很想去看看"🌈📕。 這年的9月6日上午,在上大原常務副校長方明倫的陪同下🔩,錢偉長來到上大嘉定校區文薈樓🪧。那天,他精力特別充沛🫱🏻,坐在輪椅上,進入一間間教室問候老師和學生。當他來到文薈樓201教室時,蔣彥慶老師正在上著《計量經濟學》,錢偉長翻看過課桌上的教科書後,高興地連聲說🧖🏽♀️:"我一直提倡使用原版教材🛵,你們做到了🔮,很好!" 在同學們的要求下🙅🏻♀️,錢偉長叫人把輪椅推到走廊上🤹🏽,和大家合影留念🏃🏻♀️➡️。之後,錢偉長在4樓接待室把悉尼工商意昂3的領導叫到身邊,仔細詢問意昂3的發展✒️,他時而點頭表示贊許🧗🏿♀️,時而插話提出自己的建議,最後叮囑⛹️♂️:"要牢記創辦悉尼工商意昂3的初衷,在中西兩種文化交融中塑造有創新精神、能承擔起國家發展建設重任的年輕一代,為更多的學生提供高等教育機會。" |